close

是怎樣的,這一樂器具有哪些特點?

 

嗩吶是一種大約在金元時期從西亞地區(波斯、阿拉伯)傳人中國的雙簧吹奏樂器,廣泛應用於民間各類鼓吹樂隊中。

關於什麼時候傳入的問題,還存在著爭議。

有文字記載的是金元時期,學術界一般採納這種。

百度百科上寫著公元3世紀(西晉)傳入新疆地區,其依據是新疆的克孜爾石窟一些壁畫上出現了嗩吶。但其實這一說法後來被認為其實是另一種樂器篳篥(管子)的誤認。篳篥管身是直的,沒有喇叭。(沒找到清晰的圖片)

另一個說法來自唐代的騎馬俑有類似嗩吶的樂器,以此推論嗩吶至少在唐代已經出現。

下面是胡笳的一組圖片:

唐代以羊骨或羊角為管、管身無孔的哀笳,管身比胡笳短。左側的那個與此相似。

難以想像,兩晉、南北朝、隋唐、宋歷經這麼多年,居然沒有嗩吶的記載!要知道嗩吶並非偏門樂器。

嗩吶的應用範圍廣泛,雖然兩頭特別是喇叭是銅製,但跟西洋的銅管樂器是兩回事。按發聲原理來看,更接近木管樂器。但是實際上離木管樂器也較遠,因為大喇叭一響,聲遏雲天。所以古代用於軍樂,近代用於紅白喜事,熱鬧!

鼓吹是民間盛行的一種可坐樂可行樂的形式,迎親送葬非常方便。鼓包括鑼鼓鐃鈸,吹以嗩吶為主,有時也有管子、笙、笛。


百科版:

嗩吶

雙簧氣鳴樂器。廣泛流傳於亞、非、歐許多國家及中國各地的吹管樂器。嗩吶是阿拉伯語“ surna”(祖爾納)的一種音譯。亦稱“嗩㖠”、“蘇爾奈”、“喇叭”。金元時傳入中國。明王圻《三才圖會》載:“鎖㖠,其製如喇叭,七孔,首尾以銅為之,管則用木。不知起於何代,當軍中之樂也。今民間多用之。 ”嗩吶除吹奏軍樂外,還用於衙門款吹,戲曲、歌舞等伴奏,在民間吹打樂隊中為不可缺少的具有特色的主要樂器。

嗩吶由哨、芯子、氣盤、桿、銅碗等部分組成。桿(即管體)多以柏木或紅木為材,上小下大呈圓錐形管,開8個按音孔(前7後1)。芯子是一條細小的銅管裝在嗩吶的桿上端,附有一圓形氣盤。有的在芯子上附有兩個中空銅球作裝飾。哨子(雙簧片),插在芯子的頂端,多數取材蘆葦,也有用麥稈製作。嗩吶桿下端承接一喇叭形銅碗,以擴音和美化音色。

嗩吶在中國流傳很廣,民間稱謂不一,有的以形制的大小分別稱為大嗩吶、中嗩吶、小嗩吶;有的以嗩吶桿用材不同,將銅桿嗩吶稱為銅笛,錫桿嗩吶稱為錫笛;另外還有梨花、海笛、吉子等名稱。福建南曲用的小嗩吶稱噯仔或南噯,莆仙戲用的稱梅花或吹鞭,較大的一種稱大籠或大海笛。維吾爾族的全木嗩吶稱蘇爾奈。海南黎族的竹嗩吶稱㗑或利拉羅。藏、苗、蒙古、朝鮮等族均有各自形制的嗩吶。

傳統嗩吶的按音孔根據七聲音階順次排列,各個孔距基本相等,因而mi、fa和si、do的小​​二度音程稍大,需依靠演奏者的氣息控制和使用交叉指法調整音高。傳統嗩吶可翻轉七調,如浙江溫州嗩吶曲牌〔將軍令〕,從C調開始,連續五度關係轉調,中經G、D、A、bE、bB、F各調,最後還可以轉回C調。

嗩吶音量洪大,音色高亢明亮;如用軟哨吹奏,音色則較柔和,音域為兩個八度加大二度。如普遍採用的D調高音嗩吶,音域為a1~b3,常用音區為a1~d3。1949年以後,音樂工作者對嗩吶進行了改革,出現了加鍵的半音階嗩吶,有高音、中音、低音等3種,擴大了音域,轉調方便。常用的加鍵中音嗩吶的音域為a~a2低音嗩吶的音域為A~d2。

吹奏嗩吶有多種技法,如滑音、吐音、氣拱音、氣頂音、打嘟嚕、循環換氣(長時間吹氣不斷)等。民間藝人還創造了模仿三弦音(短促而富有彈性的頓音)簫聲(柔和優美的弱奏聲)雞啼鳥鳴、人聲歌唱等特殊技巧,使嗩吶成為一種表現力很強的獨奏樂器著名的嗩吶曲目有《百鳥朝鳳》、《婚禮曲》《開門》、《大合套》等。

(李民雄)

《中國大百科全書·音樂舞蹈卷》625頁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aggie維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